6月20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由中国翻译研究院主办,北京中外翻译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全国社长总编辑国际传播工作交流会举办。
(会议现场)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高岸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外文局将紧紧扭住对外宣传报道、出版发行这一工作重点,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聚焦外宣主业,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持外宣为本、发展为先;坚持研究强基、人才强业;传承优良传统,发挥综合优势,推动融合发展,构建对外话语,大力实施智慧外宣、品牌建设、产业振兴等重大工程,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
在主旨发言环节,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艺兵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在面向东盟国家所做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搭建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在东盟各国设立分支机构,策划出版东南亚国家言辞系列、广西特色图书中国-东南亚铜鼓系列,自主策划中国-东盟文学互译出版工程等一系列工作。他认为出版业翻译人才,在确保语言通畅,了解出版行业的同时,还应通晓国际财经与法律。此外,他建议有关单位在组织国际书展参展团时,应充分考虑团组成员的来源以及团员人数,合理安排出发地及行程,这样可更好地进行出版走出去工作。
外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丁志涛在主旨发言时,介绍了外文出版社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出版方向。她结合外文社工作实践和加强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的角度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是加强重大翻译项目的协同协作,充分用好重大外宣翻译项目协作机制,围绕人才交流,重大项目的实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全力以赴做好新时代领袖著作的对外出版和思想传播。第二是加强外宣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和国内的高校合作,打造外宣翻译人才教培研修品牌活动和平台,围绕时政话语中华文化经典外译经典课题,推动人才合作培养交流使用,实践锻炼,积极服务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第三是加强外宣翻译出版特色研究,依托对外出版实践和国际传播资源,建设对外翻译出版研究中心,全力打造翻译特色的出版智库。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臣认为,当前出版走出去所遇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签署版权合同,而是怎样真正提升国际影响力。输出图书数量的合理增长是中国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但在图书质量方面中国出版业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得更好,从而增强国际影响力。图书翻译是过程,根本目的是传播,这些都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可以助力培养出一批懂翻译、懂传播、懂经营的国际传播人才。
学苑出版社副总编辑李耕表示,学苑出版社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与保护,海外馆藏成绩较好。这些成果中的非遗图像内容,比如木刻版画、戏曲脸谱、傩戏面具、剪纸、织锦、绣品、皮影、传统纹样、手绘地图、手绘地方文化与景观,在具体的对外交流实践中有非常大的帮助与促进,也取得了一些对外交流成就,如《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藏中国清末民间版画汇编》被纳入俄罗斯的"俄中友好协会计划项目",也成功申报到了中国的国家出版基金。然而必须强调,非遗图像配上精准的翻译才能更好的传达文化事象,随图文字的说明可以对外传达图像中的民间文化意义,反映中国老百姓的精神文化追求,所以精准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段长城介绍了外研社在国际合作、学术版权输出和助力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外研社外译的出版项目中,无论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对中国精神价值海外传播的推动,还是"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对构建中国外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尝试,都是切实的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她指出通过前沿的研究思考、中西互鉴的视角、跨学科的研究路径以及与国际对话的态度,我们的外语学术研究成果一定能在国际上扩大传播和认可。
会上,"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2024年学习交流会正式启动,更多的交流活动将会陆续推出。(徐静齐、刘潇憶供稿)
Go to Forum >>0 Comment(s)